声 明
更多

作者向本刊投稿即视为同意本刊对文章进行编辑、刊登和数字化发行。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中国知网(CNKI)独家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以上数据库收录,请在来稿时向编辑部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详细内容

现代工程教育背景下化工专业人才工程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时间:2022-10-28     作者:李保六,高 芳【原创】

(武汉科技大学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81)

 

摘  要:以现代工程教育为背景,分析了化工专业人才具备的基本素质、新世纪对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和工程教育对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构建了工程教育背景下化工专业人才工程能力培养体系,为高校的工程实践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 工程教育;化工;专业人才;工程能力

基金项目: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021X020,2020X40)

作者简介:李保六(1989-),女,湖北黄冈,讲师,博士,从事实验教学研究。

 

现代工程教育观是把技术、科学、非技术融合工程实践,所形成的从理念到实践的具有创新性、整体性和实践性的完整教育体系。现代工程教育观不是号召科学化和专业化,它更注重实践性和综合性。我国一些研究者把其归纳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具有高的职业素养;二是具备工程实践能力;三是多学科交叉文化水平以及全面的综合能力;四是较强的责任心,乐于回报社会。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化工企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倡向“中国智造”行进,因此,化工行业对人才的渴求越来越急切,特别是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高质量的工程人才为科技的改革创新和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高校作为向企业培养输送人才的主要基地,培养具备工程教育背景的人才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之一。就高校而言,现代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更有利于促进高校自身的教学质量,推动专业的内涵建立和高校的转型发展。

1 化工专业人才具备的基本素质

1.1 掌握过硬的化工专业知识

“化学工程与技术”是我国的一级学科,下设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生物化工和工业催化等多个二级学科。这些二级学科包含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和化工设备与材料等多个理论课程,这些课程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需要学生能熟练的掌握其课程的原理性专业知识。

1.2 观察分析能力,研究操作能力

化工专业的实验课程纷繁复杂,仅仅扎实的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有些有机实验,反应时间长、流程复杂,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研究操作能力,学生在教师演示讲解时认真观察,并仔细分析,把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自己在化工实验中也能够得心应手。

1.3 综合性知识全面

化工专业不仅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知识都涉及到物理、生物、机械、计算机等多个学科交叉,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化工类的应用在工程实践中随处可见,作为化工专业的学生,要掌握多个学科所涉及的知识,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才能适应工程化的培养。

2 新世纪对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2.1 新世纪渴求拥有能紧跟时代步伐、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大多高校重视对学生课堂教育的培养,使得有些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只会依样画瓢,所学的知识也比较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高校应鼓励学生多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化工专业的前沿发展,开拓自身的国际视野,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达到化工企业的需求。

2.2 新世纪希望拥有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人才

新世纪的发展对化工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化工企业对人才的招聘不仅仅停留在优秀的专业成绩、较强的理论知识,而是更看重学生的工程实践背景[4]。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学生在企业往往能较早较好的适应化工行业的工作。高校应多安排一些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多给学生工程实践锻炼的机会。

2.3 新世纪渴望拥有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多种类型人才

高校学生的性格、特点各异,有的学生喜欢做研究,有的学生偏向管理工作,有的学生喜欢实践,动手能力强。不同类型的人才在化工行业都可以发挥各自的作用,高校也应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和兴趣,因材施教,设置不同的课程类型和培养模式,以培养出适合化工专业发展的学术性、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等多类型人才。

3 工程教育对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

工程教育认证在高校已是常态化,在工程教育认证的过程中,高校能明确工程教育专业的标准和基本要求,及时发现教学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多向有经验的高校学习,改善自身教学条件、增加教学经费的投入,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专业化发展,发现大学相关专业院系教学管理的薄弱环节,促进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有效促进教育工作改革的进程,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各院校和专业进一步办出自己的特色,加大高校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工程教育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中心,大多高校都成立了工程训练中心、创新创业学院,通过这些机构的设立,对学生开展工程实践教学,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独立思考、探索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也得到提升,从而加强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4 工程教育背景下化工专业人才工程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4.1 构建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下的课程体系

在化工专业课程的设置时应以培养化工专业人才为目标逐渐拓展,充分考虑高校自身的师资力量、化工行业的专业实践性、与其它学科的相关交叉性、企业的需求等多个方面。不同课程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相互联系,共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目前,大多高校化工专业设置的理论课程较多,实践课程比重少,不符合工程教育认证理念。高校应合理的分配课程,结合社会所需人才的要求,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例如,我校化工专业的课程包括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实践教育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这五类课程中又分为必修和选修课程。在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中,设置“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形式与政策等课程”等课程,可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在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中,设置“电子技术”、“高等数学”、“纳米材料基础”等课程,可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在学科专业课程中,“化工热力学”、“能源化学”、“炼焦化工产品回收与加工”等课程,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实践教育课程中,“生产实习”、“金工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可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素质拓展课程中,“创新创业”、“第二课堂”、等课程,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各个模块的设置,充分发挥了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融合,增强了人才的可塑性。

4.2 加强师资水平建设

高校教师是培养学生的主要引路人,学生工程能力的高低与教师的水平息息相关,要求高校教师具有一定的引导能力和工程经历,因此高校要加强师资水平建设。首先,在思想上要使教师具备工程教育体系的理念,只有教师把握大工程观,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言传身教、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其次,高校可采取“传帮带”的方式,让工程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帮助新教师,老教师不但能巩固自身的教学业务,而且也能使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锻炼。最后,高校可以多举办一些工程类的师资培训,邀请一些具有工程背景的知名专家进行讲座,鼓励教师出国交流,加强和企业的合作,教师能够积累一定的工程经历。通过这些方式,高校教师整体的师资水平得到提升,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工程实践活动。

4.3 教学突出实践综合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工程教育的核心就是特别注重学生实践综合性的培养,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应加强与实践生活的联系,实践教学要尽量设计一些有趣、综合性的实验。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学生不断的查阅资料、制作ppt、讲解实验方案,不断改良和创新实验设计,学生借此掌握更多化工和交叉学科方面的实验知识,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满足感和自信心。

大多高校都开设了“第二课堂”,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金工实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这些环节,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主动思考,联系工程实践,特别是工艺流程、参数设定等方面的不足如何改进,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方案。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由国家、政府和各类企业及高校组织的一些学科创新创业竞赛项目也是增加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和“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的设计、内容报告、申请书的撰写,发表相关论文和专利等工作,极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综合素质的提升。

4.4 加强校际间、校企合作和交流

在当今社会,合作是共赢的有效途径,对高校人才工作的培养也是如此。不同高校的办学理念、课程设计、学科水平各不相同,通过和其它高校间的交流,学习其它学校好的方法经验,有助于了解自身高校学科建设、教学体制、工程实践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时,通过项目交流合作、交换学生培养等途径,实现高校间精诚团结、互利双赢。

工程化人才的培养仅靠高校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企业是培养专科型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在制定培养方案、编写教材和教学内容时可参考企业的意见,充分发挥企业在化工行业中的作用。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项目合作,共同设立校外实习基地,邀请企业专家来高校开展讲座培训,鼓励教师、学生多去企业参观学习,学生在企业学习的过程中,更能贴近化工工程实践,把学校的学习和企业的工作相结合,为经后称为化工工程化人才积累经验。

5 结语

化工专业课程作为工程教育实践的重大课程,各大高校应把工程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化工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结合本校化工专业的实际情况,发现自身高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等方面的不足,构建属于符合当前高校人才工程能力培养体系,在国家、社会、高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培养具有现代工程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瑞,王吉林,龙飞.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地方高校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以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J]. 高教论坛,2020(12):27-29.

[2] 李晓红,姚春龙,王海文,范丰龙,于晓强.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 轻工科技,2020,36(09):192-194.

[3] 杨国丽,于志超. 工程教育背景下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20,7(21):3-5.

[4] 田亚楠,刘婉妮.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民办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物联网技术,2019,9(10):113-114+118.

[5] 戴咏川,丁薇,赵德智,赵荣祥. 专业认证背景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化工高等教育,2018,35(02):16-20.


来源:化学工程与装备-官方网站-创刊于1972    2022年第7期  在线投稿  >>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