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 明
更多

作者向本刊投稿即视为同意本刊对文章进行编辑、刊登和数字化发行。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中国知网(CNKI)独家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以上数据库收录,请在来稿时向编辑部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详细内容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选择性堵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时间:2024-12-18     作者:谷旭【转载】   来自:化学工程与装备

谷 旭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三厂,新疆 阿克苏 842016)


摘  要:塔河油回的油藏以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为主,储集体类型主委为缝洞型,油藏总体上具有储集体空间类型多样、储集空间的特征尺寸差别大的特征。碳酸盐岩储集层的主委是由不同大小的溶洞、宽窄差异大的裂缝、溶洞与裂缝组合而形成的空间系统。由于通道尺度较碎屑岩油藏更大,在无外力介入控制条件下,底水突破速度快,严重影响油并采收率,而现有的控水技术相对薄弱,缺乏低成本高效率的抑制手段。针对高含水井底水治理问题,拟建议建立1种油藏工程融合式猪水方法,最大限度地限制底水活动,延长油井寿命,提高最终采收率。

关键词:碳酸盐岩油藏;底水突破;抑制底水;地质工程深度融合


0 引言

塔河油田以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缝洞型,结构类型多种多样,通道尺度差异性大,空间上分布存在随机性,非均质性极强,这些由缝洞组成的连通空间,是油气聚集的容器,也是油气运移的通道。随着开发年限不断增长,底水不断抬升,会导致油井快速见水,占据油气流动通道,从而将井周侧向及顶部弱势剩余油屏蔽-%)。油水界面抬升、底水突破是制约塔河油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每年影响占递减产量的15%以上,影响年产量达到15万t。因此,亟须探索1种成本可控,效率明显的底水抑制技术,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

基于上述地质背景,堵水目前存在2大难题:① 缝洞发育程度差异大,渗流通道尺度差别大,是产水通道也是产油通道,需封堵但不能完全堵死;② 成藏的环境对堵剂要求苛刻,成藏深度为5600~6300m,地层压力55-70MPa,地层矿化度160000-230000mg/L,前期对于高含水的井主要采用井筒底部留塞,用水泥进行井筒纵向封堵,不仅牺牲了产层段,也会对储层造成不可逆伤害;后续堵水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使用无机类堵剂进行井筒不留塞堵水,但由于底水水淹井的水体能量强,无机堵剂由于在低渗通道注入性差不能奏效,总体来说无机类的堵剂存在着缺少目标性、油溶性低、容易导致堵塞油层等缺点,并且在理论方面存在着堵剂用量、堵剂位置等难题。针对高含水井底水治理问题,基于碳酸盐岩的成藏条件,试图解决前期堵水存在的上述问题,堵水思路发生3个转变:① 井筒留塞向井筒不留塞转变,不再牺牲产层段;② 井简控水向储层深部控水转变,深部控水打破控水局限;③ 无机堵剂向有机类堵剂转变,减少堵剂对地层的伤害。不仅提高堵水的经济性,而且提高堵水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堵水设计上建议建立1种精细描述刻画并匹配工程设计方法,通过精准描述储集体,探明剩余油位置,底水突破模式深度剖析对油藏进行详细准确描述;结合油藏分析结论,围绕堵剂类型、材料用量、停驻能效、胶结强度4个方面开展深入分析。

1 精准描述储集体

较早前的堵水控水技术,往往重视工程用料和施工过程的设计与管控,弱化对于储集体的剖析和认识,导致工程实施与地质目的存在偏差,针对性不高,最终结果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精准描述储集体主要围绕3个方面开展:① 深度剖析储集体模型,主要通过剩余油规模,动态能量曲线验证,获取油井控水后的增油潜力;② 通过模拟通道构造,分析储集体三位空间展布情况;③ 判断底水突破路径,计算弱势油体启动能量。通过深度剖析基础资料,精确插述储集体空间展布形态,有利于指导控水技术针对性设计,也能够对控水实施结果进行复盘分析,从面总结出不同展布形态、连通条件下最优选井原则,提升控水技术的普适性。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选择性堵水技术研究与应用.pdf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