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启事
更多

《化学工程与装备》《(Chemical Engineering & Equipment》(CE&E)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公开发行的化工类学术期刊,被中国知网(cnki)《中国化工文摘》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本刊由福建省化学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福建石油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创刊于1972年,月刊,ISSN 1003-0735,CN 35-1285/TQ。

本刊以当代化学、化工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新材料为报道内容,以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为办刊宗旨,以提高化工行业科技水平,提升化工行业综合竞争力为奋斗日标。

欢迎投稿!


详细内容

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正式投运

时间:2025-04-14     【转载】   来自:中化新网

  4月14日上午,10辆满载化工品、笔记本电脑、汽车配件等货物的氢能重卡在中国石化重庆石油赶水加氢站加氢后启程,途经贵州,最终将抵达广西钦州港出海。我国首条跨区域氢能重卡干线由此正式贯通,并将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此条“氢走廊”全程约1150公里,中途设有4座加氢站,将带动重庆、贵州、广西周边中短途支线物流应用场景,是我国西部地区氢能产业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对加快建设经济、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具有重要意义。

  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是我国首条以氢能重卡为核心的干线物流通道,一期的4座加氢站全部为中国石化承建,分别是重庆赶水加氢站、贵阳综保加氢站、百色伟鑫加氢站、南宁振兴加氢站,形成稳定供氢网络。该“氢走廊”沿线经过的重庆长寿、贵州六盘水、广西百色等地氢能资源丰富,电解水制氢、氨分解制氢等技术已实现规模化应用,工业副产氢年产量超40万吨、可支撑36万辆物流车需求。通过构建长距离、高落差的干线氢能应用场景,创新“陆到海”物流运营模式,为复杂地理条件下的氢能运输提供了全国领先的可借鉴解决方案。

  不仅是物流通道,更是产业纽带。据陆海新通道运营平台测算,仅干线双向潜在货源就有22万标箱/年,且途径重庆公路物流基地、贵州快递物流园、南宁市沙井江南物流园区等,应用场景丰富。该条“氢走廊”的建设将充分发挥沿线省区市的资源和产业优势,构建“绿色通道物流体系+氢能供给体系+氢能产业创新体系”的氢能全业态发展格局,促进交通、能源与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中国石化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高效建成。中国石化川维化工联合重庆石油,在国内外没有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利用副产氢开创性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燃料电池供氢中心,一期日供氢能力3200公斤,成为支撑氢走廊建设的重要仓储设施。重庆石油率先建成投营7座加氢站,成为重庆第一大氢能加注运营商,并建成全球首座使用地下储氢井的加氢站、西南首座“油气氢电服”全业态综合加能站。广西石油建成7座加氢站,是广西最大的车用氢能供应商,率先打造了全国首座商业化氨分解制氢加氢一体站,并牵头成立了“广西氢能联合会”,构建了政企沟通、行业交流、产学研用、产业链协同的氢能平台。贵州石油依托贵阳综保二号加氢站建设,促进了政策、技术与资源协同,打造了氢能站建设模板,为省内氢能加注业务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喻宝才表示,中国石化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全力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建设,为氢能重卡提供稳定、高效的供氢保障。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完善沿线加氢网络布局,推动绿氢制备技术创新,确保氢能供应安全可靠。同时,我们将深化与产业链各方的合作,共同探索氢能储运、加注等环节的降本增效路径,助力打造绿色低碳的氢能物流示范工程,为国家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石化积极推动氢能交通发展。中国石化持续打造第一氢能公司,已建成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11个、加氢站144座 ,建成西部陆海新通道、京沪、京津、成渝、沪嘉甬、济青和汉宜高速7条“氢走廊”,基本覆盖了“3+2”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成为全球运营加氢站最多的企业。下一步,中国石化将继续积极响应国务院国资委“氢能高速”倡议,联合整车企业、氢燃料电池系统企业、大型物流企业、氢能源及加氢站运营企业等,逐渐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巩固和完善氢能产供储销网络,持续探索可推广、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引领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