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 明
更多

作者向本刊投稿即视为同意本刊对文章进行编辑、刊登和数字化发行。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中国知网(CNKI)独家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以上数据库收录,请在来稿时向编辑部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详细内容

高含水油井化学堵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时间:2022-10-28     作者:巩 磊【原创】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  盘锦  124010)

 

摘  要:受油井出水量增多、水窜通道直径增大以及油层温度上升等因素影响,J区块高含水油井稠化油堵水效果逐年变差,主要表现在措施有效率低、增油量小、有效期下降等三方面,影响区块开发效果,为此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包括优选堵剂配方体系、优化施工工艺及建立选井原则等,并对新配方体系性能进行评价,明确不同回采水率油井配方体系类型等,现场应用55井次,相比2019年,平均单井增油量增加80吨,措施有效期增加182天,累增油1.43万吨,创效1200余万元,投入产出水1:3.5,效果显著,低油价下实现降本增效目的,也可为其它油田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高含水油井,化学堵水,技术研究,应用效果


1.概况

J区块构造上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中部,油藏类型为复杂断块边底水油藏,构造面积8.85平方公里,上报含油面积6.55平方公里,石油地质储量2025.5万吨,标定采收28.5%,可采储量557.3万吨,储层岩性以砂岩、细砂岩为主,呈现中孔中渗特征,平均渗透率20.5%,渗透率325.8mD,原油性质为稀油,20℃地面原油密度为0.872g/cm3,50℃原油粘度35.2mPa.s,采用不规则面积井网实施注水开发,共有油井350口,开井265口,注水井80口,日注水量4800吨,日产液4941吨,日产油420吨,综合含水91.5%,采油速度0.76%,采出程度21.5%。

2.开发中存在问题

随着开发不断深入,地层能量亏空严重,出现边底水侵入问题,导致区块含水逐年呈上升趋势,如表1所示,2015年以来,年含水上升率在3~4%之间,处于较高水平,且因水淹关井数逐年增多。以2019年为例,全年产液量180万吨,产油量15.3万吨,综合含水91.5%,年含水上升率3.96%,水淹关井数75口,占区块总井数21.43%。

表1  J区块2015~2019年综合含水情况统计表

年份

年产液量(万吨)

年产油量(万吨)

综合含水(%)

含水上升率%

水淹关井数(口)

水淹关井占比%

2015年

86

16.8

80.5

3.2

50

14.71

2016年

96

16.2

83.2

3.38

55

16.03

2017年

115

15.8

86.3

3.97

62

17.97

2018年

135

15.5

88.5

2.87

65

18.68

2019年

180

15.3

91.5

3.96

75

21.43

3  堵水效果分析

J区块主要采用化学堵水工艺,分为选择性堵水和非选择性堵水,选择性堵水主要为稠化油堵水,现场应用井数多,规模大,平均年实施40井次,占总实施井数80%,非选择性堵水包括颗粒调剖堵水、泡沫凝胶堵水等,平均年实施10井次,占比20%。

从近年来稠化油堵水效果来看,措施增油量、措施有效率、措施有效期逐年下降,如表2所示,2015~2019年,措施有效率由95.0%下降至80.8%,平均单井增油量由250吨降至180吨,措施有效期由200天降为102天,下降幅度49%。

表2  J区块稠化油堵水效果统计表

年份

实施井数
(口)

有效井数(口)

措施有效率(%)

平均单井实施效果

增油量(吨)

有效期(天)

2015年

38

36

95.0

250.00

200

2016年

36

34

95.2

252.00

195

2017年

40

35

88.3

235.00

156

2018年

42

35

82.5

205.00

123

2019年

45

36

80.8

180.00

102

通过综合分析,确定影响稠油化堵水效果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受注入水水窜及边底水侵入量增加影响,油井出水量增大,原稠化油堵剂凝结强度适应性差;二是受储层非均质性影响,在注入水长期冲刷及地层水浸泡下,地层中形成次生大孔道,堵剂强度及注入量不适应地层条件;三是随着地层水侵入增加,油层温度上升,降低堵剂粘度及成效强度。

4  技术对策研究

4.1  优选堵剂配方体系

4.1.1  原堵剂体系

J区块稠化油堵水原堵剂体系主要为稠化剂、低粘原因和表面活性剂,在稠化剂作用下,低粘原油与地层中水形成W/O型乳状液,表面活性剂改变岩石润湿性,易于原油吸附,乳状液聚集在孔喉处,以贾敏效应堵塞孔喉,阻止水流动,降低出水层回压,减少油井产水量,进而提高油层回压,原油不断流入井底,提高油井产量。

4.1.2  新堵剂体系

对于堵剂粘度及强低问题,对配方体系进行优化,在原配方中加入吸水剂,其遇水层后吸水膨胀,会大幅度提高体系堵水能力。吸水剂主要成分为树脂,通过测定不同目数吸水剂在不同介质中吸水率,以120目、160目、340目为例,120目、340目在自来水中吸水率分别为140%、100%,蒸馏水中吸水率分别为650%、600%,浓度5%KCL中吸水率分别为60%、50%,而160目在自来水中吸水率180%,蒸馏水中吸水率为680%,浓度5%KCL中吸水率71%,确定160目吸水效果最佳。

4.1.3  性能评价

 ①粘度

堵剂体系内低粘原油的粘度为200mPa.s,优化前,堵剂体系初始粘度5000 mPa.s,相当于原始粘度20倍,优化后,堵剂体系初始粘度达到8000 mPa.s,粘度大幅度上升。

②耐温性

测定不同温度下新堵剂体系粘度,表明新堵剂体耐温性大幅度增加,以温度20~60℃为例,原堵剂体系粘度由5000 mPa.s降为3500 mPa.s,下降率30%,而新堵剂体系粘度由8000mPa.s降为7200mPa,s,下降率仅10%。

③稳定性

模拟地层温度60℃,新堵剂体系粘度7200mPa.s,观察时间30天,粘度依旧保持在6500 mPa.s以上,粘度稳定性较强。

④耐冲刷性

在不同水流速下,测定水流冲刷对稠化油体系封堵性能的影响,表明残余阻力系数降低幅度较小,堵剂耐冲刷性能强。

⑤封堵率

采用与J区块储层物性相近人造岩心对堵剂的封堵性能进行评价,新堵剂封堵率90%以上,高出原堵剂3.0个百分点,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含水条件下封堵效果对比表

分类

综合含水

90%

92%

94%

96%

98%

原堵剂封堵率%

92.5

89.8

88.5

87.2

86.5

新堵剂封堵率%

94.2

93.5

91.2

90.8

90.3

4.1.4  注入体系

为控制成本,根据不同油井的回采水率,在保证措施有效的基础上,优选注入体系,主要有三种方案,一是油井回采水率水于125%,采用原堵剂体系,适当增加注入量。以J15井为例,其回采水率112%,首轮稠化油堵水采用原堵剂体系,注入药剂量8.5吨,低粘度原油40吨,措施增油量185吨,措施有效期122天;第二轮依然采用原堵剂体系,药剂用量提高至12.2吨,使用低粘度原油60吨,措施增油量285吨,措施有效期185天,效果显著;二是油井回采收率大于175%,采用新堵剂体系,典型井以J40为例,其回收水率225%,第三轮稠油化堵水采用新堵剂体系,注入药剂12.8吨,注入化粘度原油50吨,措施增油量320吨,有效期202天,相比上轮原配方体系,措施增油量抽高82吨,措施有效期延长43天;三是油井回采水率在125%~175%之间,两种体系均可,适应加大原堵剂体系用量。典型井以J16井为例,其回采水率155%,首轮堵水采用原堵剂体系,注入药剂量11吨,低粘度原油60吨,措施增油量125吨,措施有效期120天;第二轮堵水采用新堵剂体系,药剂用量11.5吨,低粘度原油50吨,措施增油量252吨,措施有效期228天;第三轮堵水采用原堵剂体系,注入药剂量14吨,低粘度原油78吨,措施增油量255吨,措施有效期230天,第二、三轮堵水效果相近,表明药剂体系使用准确。

4.2 优化施工工艺

原稠化油堵水技术的施工工艺是在各药剂配方充分混合均匀后,从套管进行挤注,便于快速形成堵水条带,这种注入方式适应于地层压力低油井。但对于地层压力油井,会面临注入困难问题,且易发生安全隐患,需要对注入工艺优化。

通过现场实践,结合其它油田经验,采有段塞式注入工艺,即先将表面活性剂注入地层,将岩石润湿性改为亲油性,后注入低粘度原油,起暂堵作用,平衡层间压差,再注入稠化油和吸水剂,形成封堵屏障,封堵出水层,最后注入原油,将堵水体系推至油层深处,增大处理半径,提高堵水有效期。

4.3 建立选井原则

    为确保堵水效果,具体选井原则有三方面,一是地层原油粘度小于堵水体系粘度,便于形成封堵屏障;二是油井含水小于98%,且剩余油富集,确保措施有效率;三是油井地层温度小于堵剂最高耐温值,保证堵剂成胶强度。

5  应用效果

依据上述研究成果,2020年以来J区块共实施稠化油堵水55井次,有效53井次,措施有效率96.4%,平均单井增油量260吨,措施有效期185天,累增油1.43万吨,创效1200余万元,投入产出水1:3.5。相比于2019年,措施有效率提高15.6%,平均单井增油量增加80吨,措施有效率提高83天,效果显著,低油价下实现降本增效目的。

6  结论

(1)受注入水水窜、边底水侵入影响,J区块开发中存在含水上升快问题,因水淹关井数逐年呈上升趋势,造成储量无法有效动用。

(2)J区块采用主要堵水工艺为稠化油堵水,但受油井产出水量增多、水窜通道直径增大以及地层温度上升等因素影响,堵剂粘度及强度适应性差,主要表现为措施有效率、增油量、有效期下降。

(3)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包括优选堵剂配方体系、优化施工工艺及建立选井原则等,并对新配方体系性能进行评价,明确不同回采水率油井配方体系类型等,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4)依据研究成果,现场应用55井次,阶段累增油1.43万吨,创效1200余万元,相比于2019年,措施有效期、增油量及措施有效率等指标均得到改善,实现降本增效目的。

(5)本文在稀油高含水井稠化油堵水方面取得成果及认识,可为其它油田提供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 李广青,高俊龙等.油田生产中化学堵水剂的有效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1).

[2] 曹广胜,何奇,周芷仪,白玉杰,李世宁,王培伦等.朝阳沟油田特高含水期选择性化学堵水剂配方优选[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7(06).

[3] 张翠婷,李长福等.我国油田化学堵水调剖剂研究进展[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11).

[4] 王少华,孙玉豹,吴春洲,肖洒,汪成等.海上油田热采封窜用强化高温冻胶的制备与性能评价[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03).

[5] 张文玉,路群祥,周建华,张春萍,余倩等.河南油田稠油热采井组合封窜技术及应用[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2(02).

[6] 韩炜,李光,张子玉,任闽燕,郭东华等. HD-Ⅲ堵水剂封堵大孔道矿场试验[J].油气采收率技术. 2000(04).

[7] 曾玉强,李文伟,沈青聪,顾宇琳,孙磊等.高含水稠油油藏化学堵水研究与应用[J].世界石油工业. 2020(02).

[8] 胡书勇,张烈辉,余华洁,魏文兴,罗建新等.油层大孔道调堵技术的发展及其展望[J].钻采工艺. 2006(06).

[9] 郎宝山,王玉国.曙光油田化学堵水技术研究与应用[J].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2(06).

[10] 薛军平,王荣军,任瑞峰,胡苗,王姗等.注水油田高含水后期开发技术方针优化探究[J].化工管理. 2014(27).

[11] 张玉增等.锦州油田稠油区块整体化学堵水技术[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14)

[12] 赵泽宗,李宪宾,王永刚,曾令锐,青聪等.分层化学堵水工艺技术[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02).


       来源:化学工程与装备-官方网站-创刊于1972    2022年第7期  在线投稿  >>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