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向本刊投稿即视为同意本刊对文章进行编辑、刊登和数字化发行。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中国知网(CNKI)独家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以上数据库收录,请在来稿时向编辑部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
不同类型废弃河道对井间连通关系的影响及动态调整技术分析时间:2025-03-24 王玉柱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摘 要:弄清注采连通关系,对描述制余油分布和制定油田开发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发育废弃河道的井区,砂体发育形态和规模在平面上变化复杂,以往主要依靠沉积相的分布来判别井间连通关系,由于精度不够导致判别结果与储层实际连通状况相差较大,为了更加精准地识别井间砂体连道关系,有效指导动态开发调整,对研究区内废弃河道和点坝倒积体进一步精细前画,依据废弃河道不同度弃程度,同时借助示踪剂动态监测手段综合判别井间连通关系,明确了不同废弃程度的废弃河道对注采井的连通状况影响程度,其中轻度废弃型井间连通最好,中度废弃型并间连通次之,高度废弃型对连通关系影响最严重,井间几乎不连通。同时,明确了点坝側积体内垂直侧积尖层方向受层间泥岩选挡,注采井间连通性较差,顺侧积失层方向,注采井连通较好。针对废弃河道,倒积体影响连通关系的程度不同,方向不同例定对应的动态调整方法,在研究区内取得校好的调格效晨,为同类康弃河道发育区块开发调整方案制定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连通关系;示踪剂;动静结合;废弃河道;侧积体 为进一步挖潜厚油层顶部剩余油,2007年在A区块开辟了国内首个水平井三元复合驱现场试验,通过10a开发实践,试验区取得较好效果,最终提高采收率30个百分点。A区块在布井方式上,提出“穿点坝、垂夹层”的水平井组开发思路,发挥水平井定向流线场泄油面积大的优势,解决了点坝砂体开发中的难点但在B区块进行扩大应用过程中,由于区块内废弃河道发育,平面矛盾突出,井间连通关系复杂,传统的并间连通关系判别主要依靠沉积相的分布,而同一废弃河道的不同位置连通状况差异较大,不能准确认清连通关系,制约了区块开发调整。为进一步认清井间连通关系,将探索一种井间连通关系动静态综合判别方法,为科学合理地制定动态调整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1 区块概况 1.1 地质概况 B区块开采目的层为葡13,油层,采用平直联合井网,含油面积0.98km2,地质储量75.6x104t,注采井距150~200m。平均单井射开砂岩厚度11.1m、有效厚度8.4m,平均有效渗透率543x10-3pm2。共有3口水平注人井,4口水平采出井,26口直井封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