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向本刊投稿即视为同意本刊对文章进行编辑、刊登和数字化发行。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中国知网(CNKI)独家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以上数据库收录,请在来稿时向编辑部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
陶瓷化硅橡胶复合材料震动防火性能研究时间:2023-02-15 (烟台橡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龙口 265700)
摘 要:陶瓷化硅橡胶复合材料是由硅橡胶基体,在不同填料与其硫化的过程中制备而来,使其在常温状态下能够具备良好的弹性和绝缘性能。填料主要包括成瓷料和助熔剂以及补强剂三种材料,其中成瓷填料的熔点较快,需要助熔剂填料来辅助降温。不同填料的加入量和类型能够直接影响材料的性能,为保证其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选择多类填料进行实验,研究陶瓷化硅橡胶复合材料震动防火性能。以新安化工集团生产的硅橡胶为原材料,选择低熔点玻璃粉作为填瓷材料,助熔剂为传统陶瓷生产通用的硼酸锌,补强剂选择硅橡胶材料常用的白炭黑,在熔融共混的方式下进行样本制备,并完成震动防火性能测试。实验结果:将制备完成的样本按照不同的填料份额进行分类,通过震动测试台进行防震性能和防火性能测试,在硅橡胶质量分数为100的条件下,玻璃粉填料和二氧化硅填料的质量分数达到40时,样品的正反面不会产生燃烧裂缝,且氧指数能够达到38,说明在该质量分数下产生的陶瓷体能够与硅橡胶材料进行精密贴合,具备更加良好的震动防火性能。 关键词:陶瓷化;硅橡胶;复合材料;震动防火性能; 中图分类号: TQ333.93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陶瓷化硅橡胶复合材料作为现代化产品,是一种全新的防火耐热建筑材料,在常温环境下能够保持为胶状,在材料温度达到高热时也可以转化成陶瓷体。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在防火安全领域上的思想意识不断增强,耐火材料的使用在现代化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电线和电缆设备主要应用高分子材料,在发生火灾情况时会产生熔滴,无法起到良好的防火阻燃效果。将陶瓷化硅橡胶复合材料应用于电力系统和通信系统中,在发生火灾灾情时,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保证电力和通信的畅通,为救灾人员提供营救的时间。 在对该材料的研究过程中,不难发现其成瓷的主要原理,即在高温和明火的条件下,可陶瓷化硅橡胶的侧链和主链会断裂,生成二氧化硅和气体,在温度达到有机硅中成瓷填料的熔点时,能够将二氧化硅和周边的填料进行连接,在温度降为室温环境后,得到密度坚硬的陶瓷体。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复合材料的不稳定性能,其无法同时满足良好的相交替和陶瓷体力学性能,需要对其填料的含量进行配比分析,以此完成对陶瓷体硅橡胶复合材料的自身性能分析。本文以此为基础研究陶瓷化硅橡胶复合材料,在振动防火性能上的主要优势,分析不同填料成分含量对其性能的影响,为了解其内在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1 实验准备 1.1 选择仪器和原材料 选择新安化工集团生产的硅橡胶为原材料,其中含有40phr的二氧化硅,为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型号为LD-940,分子量在36-78万,乙烯含量在0.14-0.23mol%范围。气相法为白炭黑填料,比表面积为400m2/g,来自于上海阿拉丁试剂公司。燃烧用料为红阳机械公司的双二五DBPH材料和铁红Fe2O3材料,白云母为晨光科技的800目型号,玻璃料为3M有限公司的空心微珠,软化点在620°。 将所需材料准备完毕后,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主要包括转矩流变仪器,用于硅橡胶材料的测定,生产厂家为上海科创橡塑设备机械公司,型号为XSS-400。对复合材料的炼制设备为双辊开炼机,为福建省永春机械轻工厂生产,型号为XK-180-A,主要用于硅橡胶材料和各类填料的炼制。对炼制后材料内在结构的测试,选择美国Thermo公司的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生产型号为Nicolet-is80。在进行熔断材料的微分子检测上,选择北京中科有限公司的显微镜,型号为KYKY-29006B。对燃烧后极限氧指数的测定,以南京仪器厂生产的氧指数测试仪为主要工具,另外对燃烧仪器的选择以垂直燃烧仪为对象,型号为CFZ-4,选自北京卓瑞科技设备有限公司。 1.2 硫化共熔方式制作样本 在制备样本前,将所需要的填料在100℃的风机内进行干燥处理,按照正常的配方标准,将硅橡胶加入到双辊开炼机中,使其软化成室温状态过后,再依次添加填料成分。当硅橡胶溶解成室温状态后,加入白炭黑和玻璃粉以及助熔剂,最后再加入硫化剂双二五,进行充分融合后等待出片。制作温度设定为150℃,在压力为180Mpa的强度下进行第一次硫化,在平板;硫化机中以预热10分钟为前提条件,持续增压20分钟,完成冷却后至室温温度,再进行二次硫化。第二次硫化为烘箱设备,以高于150℃的条件,单不超过400温度的范围内持续烘热1.5小时,即可得到陶瓷化的硅橡胶复合材料。 1.3 设定热解性能表征 将制备完成的复合材料按照不同厚度进行切割,以1mm厚度和3mm厚度为主要测试样品,对其拉伸性能和氧指数以及单位体积下的电阻率进行测定。首先分析样本试品中的主要成分以及各类填料的质量分数,以此判断不同填料成分对其防火性能的影响,具体参数如下表1所示。 表1制备陶瓷化硅橡胶样品参数(质量分数)
对陶瓷化硅橡胶复合材料进行性能测试,一方面针对震动条件下,复合材料的抗震性能,在拉伸速率为200mm/min-300mm/min的范围内,用万能型实验机进行反复拉伸作用,复合材料的陶瓷外体是否会产生剥离情况,整体测试环境的室温不超过25℃。另一方面测试材料的防火性能,即在不同的氧指数下,复合材料的阻燃效果,能够抵抗氧指数的值越高,说明其阻断热量和隔绝氧气的侵入能力越强,则防火性能越好。 2 实验结果分析 2.1 防震性能测试 热防护材料在不同的领域内,能够发挥出不同的作用性能,测试陶瓷化硅橡胶复合材料的震动性能,主要目的为验证不同填料成分下,复合材料的陶瓷层是否会伴随震动作用产生剥离,而导致火焰发泄的现象引起火灾。在自制的震动燃烧实验台中,对制备的四组硅橡胶样品进行震动燃烧测试,以水平震动力场为50HZ频率的标准下,保证材料能够在1000℃的条件下,充分进行10分钟的燃烧效果,每组样品的测试尺寸为120mm×120mm×3mm。将测试完毕的样本材料进行拍照,利用数码相机获取四组样本照片,具体如下图1内容所示。 图1震动燃烧后制备样品形态 根据图中内容所示,在四组样品中产生的燃烧后形态各不相同,左边图片表示样本的正面形态,右边图片表示样品的背面形态。A1样本的背面已经被烧穿,正面产生的黑色硬壳也相对较薄,无法起到支撑作用。而在玻璃粉填料和二氧化硅填料份额为20(A2样品)时,耐火性能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效果,但是在冷却后形成了裂缝,说明硅橡胶材料在燃烧冷却的过程内,存在一定的膨胀系数。在玻璃粉填料和二氧化硅填料份额为40时,样品材料A4的正反面照片产生效果最佳,不仅没有产生烧穿现象且背面不存在裂缝。 2.2 防火性能测试 在完成震动性能测试后,直接对四组样品进行后续测试,进一步验证在该质量分数下的防火性能。以承受氧指数的标准作为防火性能测试条件,主要是硅橡胶材料在遇到火灾情况时,侧链的有机基团会被氧化,主链在热重下进行排列降解,使得碳链分解生成二氧化硅。 根据上文测试中纯硅橡胶材料形成的碳化表面容易脱落的现象,使其产生的阻燃效果有所降低,去除掉A1样品后对其他两组样品进行测试,在测试条件下不同填料的氧指数,具体如下表2所示。 表2制备样本氧指数(%)
根据表中内容所示,在上述三组样本中,复合材料的氧指数均随着填料用量的增加,而持续增高,能够具备较好的阻燃效果。其中在玻璃粉的用量增加下,样品A2到A4的氧指数均有所提高,主要是由于玻璃粉能够在较低温度下,吸收热量进行熔化,从而减低火焰周围的燃烧温度,且玻璃粉能够在共融的条件下,产生更多的流相,从而将陶瓷粉和硅橡胶产物进行连接,结合成整体,以此阻断热量的传递,产生良好的阻燃效果。主要是二氧化硅能够参与到陶瓷体的形成,与陶瓷粉为硅橡胶复合材料提供临时保护屏障,促使碳化的结构更加紧密,阻碍氧气的进入,从而提高了材料的阻燃性能。 3 结束语 本文在分析陶瓷化硅橡胶复合材料用途基础上,对其震动防火性能进行测试,在不同的填料成分下所产生的性能标准不同。在实验测试环节中,以玻璃粉和二氧化硅的质量分数均为40时,其抗震性能和阻燃效果最佳。但由于本人时间有限,在研究过程中对样本的制备数量较少,产生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偏差,存在不足之处,后续研究过程中会针对问题进行改良,为复合材料更好地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郭晓东,刘雄瑞,张砚召,等.负载铂聚磷腈微球对硅橡胶复合材料阻燃及陶瓷化性能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35(07):81-87+93. [2] 葛铁军,徐志华,毛洪雨,等.笼型八聚(二甲基硅氧基)倍半硅氧烷的合成及其对硅橡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化工新型材料,2019,47(10):91-95. [3] 申腙,汪朝宇,周琴,等.震动力场下陶瓷化防火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20,36(12):49-55. [4] 阮康杰,马寒冰,陈福德,等.改性硅灰石对可陶瓷化硅橡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20,35(04):7-12+76. [5] 王峰,彭丹,牟秋红,等.笼型低聚倍半硅氧烷/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进展[J].材料导报,2020,34(21):21188-21198. [6] 谢超,秦岩,黄志雄,等.空心玻璃微珠对膨胀阻燃硅橡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2020(01):95-100.
作者简介: 马鸿川(1984.07-),男(汉族),山东龙口人,专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橡胶材料研发,橡胶制品制作。 来源:化学工程与装备 - 官方网站 - 创刊于1972 2022年第12期 在线投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