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向本刊投稿即视为同意本刊对文章进行编辑、刊登和数字化发行。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中国知网(CNKI)独家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以上数据库收录,请在来稿时向编辑部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
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基本因素分析时间:2022-03-02 (鹤岗市环境保护局,黑龙江 鹤岗 154101)
摘 要:本文分析了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的主要内容及指标,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对如何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措施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影响因素;对策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环境监测中十分重要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一种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方法,也是科学管理实验室和监测系统的有效措施,它可以保证数据质量,使环境监测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1 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的主要内容及指标 1.1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指标 SO2、NO2和PM10 三项。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2005)和《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2005)有关要求执行。 1.2 酸雨监测指标 必测项目4项:pH、降雨量、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选测项目8项:降水电导率,氟、氯、铵、钙、镁、钠、钾7种离子浓度。3. 监测频次与监测时间为逢雨必测,每天上午9:00 到第二天上午9:00 为一个采样监测周期。凡降水时即开展监测工作。质量保证方面要按照《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HJ/T165-2004)有关要求执行。 1.3 地表水水质监测指标 河流监测指标: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水位、电导率共25项指标。湖库监测指标:增加水位、透明度、叶绿素a、总氮4项指标。目标考核断面监测按目标责任书确定的项目。质量保证要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及《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有关要求执行。 1.4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指标 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有机碳、总氮、总磷、叶绿素a、生物毒性和VOCs中各自动站的相应指标。监测时间和频次要按照《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办法》要求,每天0:00、4:00、8:00、12:00、16:00 和20:00 进行采样分析,即每4 小时进行一次采样分析。要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办法》(总站水字〔2007〕182 号)及《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有关要求执行。每天查看自动监测实时发布系统中的数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5 界河监测指标 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水位、电导率共25项指标。每月监测一次。出现污染时加大监测频次,根据特征污染物调整监测项目。监测时间为当月1~10日;逢法定假日监测时间可后延,最迟不超过每月15日。当出现断流时,可不监测,但须上报相应的文字说明。要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及《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有关要求执行。 1.6 噪声监测 开展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和功能区噪声监测。城市的区域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每年监测1~2次,监测时间选择春季或秋季;城市功能区噪声每季度监测1次,监测时间在每季度第二个月。 2 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 2.1 监测布点的安排与设置 在确定环境监测位置的时候通常会遇到一些临时突发问题,即原定地理位置往往会受到意外因素的变化而受到影响,如天气状况、周边环境的改变等等,这就造成了所采集的样品及监测数据造成误差,因而无法准确判断和反映本地区的真实的环境污染情况。从监测设备方面来说,外界环境的改变往往会造成试剂或监测仪器的负面影响,因而要尽量将实验仪器放置在整洁、气温平稳、光线以及温度要求基本符合的地方,保证实验数据的有效性,与此同时还要做好诸如防火防爆以及防止山体意外滑坡问题造成的仪器损坏等问题,防微杜渐,充分做好预防工作。 2.2 保证试验试剂的稳定性 环境监测工作中一定要保证试剂的稳定性,这对测定结果有着重要意义。在环境监测工作中,要尽可能避免一些易吸湿碱、强碱弱酸盐的溶液,这些试剂往往容易在野外环境中变质,还有的试剂要严格避光,甚至有些试剂的调配必须要用到纯水,在溶液的配制、稀释中都要用到,因此纯水的质量就直接影响到了试验的结果,进而影响到整个监测质量的有效性。 2.3 容器的选择 一般的试剂容器采用的都是玻璃、塑料、金属器皿等等,然而这些容器由于本身的成分,加上试剂的影响作用下,往往会有部分成分渗出,从而影响到试剂的性质以及检测效果,所以在选择试剂的储存物体时,要分清其性能和使用范围,一般情况下采用玻璃器皿是最保险的,但是即使这样也要注意不能盛放碱性物质以及氟化物。 2.4 环境监测人员对工作职能的准确定位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和管理中占据着基础地位和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环境监测人员要准确定位环境监测工作的职能,坚决克服对环境监测“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遇事着急时要,没事不急时不要;事故应急时要,日常管理中不要”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切实把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管理长期的、基础性的重要工作来抓,努力推动环境监测事业的快速发展。 凡此种种影响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都需要做具体工作的同志去关注,去探讨,并加强认识和落实,使我们的监测数据可信、可靠,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提高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的措施 为了保证监测数据质量,环保部将结合日常工作对常规监测工作进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检查,随机抽查部分省市监测工作质量,要求各级监测站严格按照监测技术规范、环境质量标准和监测计划的要求,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3.1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较为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各项规章制度健全,质量管理措施到位,做到“科学监测、质量第一、客观公正、廉洁高效”。按期完成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健全自动监测工作的体制机制,还要做好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比对工作。加强对污染源在线监测工作的组织、协调,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政策和要求,调动污染源单位积极性,完善工作长效机制,提高在线监测系统运行水平;加强对在线监测设备的质量管理和比对检查,以及对在线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审核,加大对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及时根据数据异常预警信息,查找原因、解决问题,为环境监管和综合执法提供支持和服务。当同一监测点位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或监测要求时,合理安排监测,分别按照有关监测要求进行监测,按照有关要求报送监测结果。 3.2 加强监测系统行风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环境监测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1)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加强监测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与行风建设。发扬环境监测系统的优良传统,树立诚信监测政绩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监测队伍形象。 (2)加强环境监测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努力建成人员数量、素质上基本适应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与实际监测工作需要的专业化监测人才队伍。 先进的监测设备还需要高素质的人员去使用和管理。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的环境监测站虽然配备了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难以有效使用好设备,有的甚至没能开封,仅仅成为摆设。人才匮乏,监测系统业务骨干和领军人才奇缺,已经成为制约地方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切实抓紧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为此,要制定落实好监测培训计划,坚持抓好在岗人员培训,运用项目开展推进技术培训。要严把进人关口,在现有体制下争取编制实属不易,新进各级监测站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背景。要加强对各级监测站的业务骨干或领军人才的培养,不仅要给他们构建良好的工作、学习平台,也要在政治上信任、工作上依靠、生活上关心,尽量为发挥他们的才智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在抓好环境监测队伍业务培训的同时,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强、有战斗力的环境监测队伍。 3.3 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准确、及时。 (1)继续完善环境监测质量体系和质量监督机制,要加大对辖区内环境监测部门的质量管理力度,开展环境监测质量考核、比对和抽查工作,全面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2)加大环境监测专用仪器适用性检测工作力度,扩大检测和复检的仪器种类和范围。 3.4 要继续抓好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 要提升“十二五”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必须狠抓监测技术和科技创新。一要完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全面推进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技术路线、技术规范、分析方法、评价办法、表征技术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二要在环境管理上应用技术创新的成果,加强对生物毒性、POPS等污染物的监测和老百姓关心的环境问题的研究,积极开展试点和研究性监测。三要加强环境监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充分利用水专项、环保公益性项目等的研究成果,解决制约监测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四要大胆创新监测工作思路,积极探索环境监测管理新机制新办法。监测点位的设立、监测网的组建、监测行为的规范、监测过程的质量管理、分析方法的统一、环境质量的评价、监测报告的编制等监测基础工作必须要有统一的管理办法。“十二五”期间国家要加快制定环境监测管理制度,不断规范监测行为,努力提高监测工作质量和水平。 3.5 建立上报数据审核制度 要求各市在数据录入前,认真检查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加强对检测设备的管理,运行记录、原始记录按质量管理手册的相关规定进行登记、使用与保存;在数据上传前,对照有关要求认真检查,按规定格式填报数据,不得漏报、错报,不得擅自修改附件表中顺序结构。各市每年年底对环境质量监测情况、自动站运行情况、数据传输情况写出书面总结;定期召开全省数据审核会议,并对数据上报情况进行登记和考核;当断面所在河段发生凌汛和结冻、解冻等特殊情况无法采样时,以及河段断流时,对该断面可不进行采样监测,但必须上报相应的文字说明;对污染严重的河段以及省界、市界断面,在冰封期要密切关注,加强监控,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工作;各类污染物监测应当遵循环保部的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不得擅自脱离国家和省的要求。监测点位应经环保部或省环保局的认定,监测数据应该保证合法、有效;加强对自动监测设备的管理、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监测设备出现故障或监测数据出现异常,要及时查找原因,上报省环保局;设备检修时应采用手工监测。总之要不断加强监测站能力建设,根据实验室认可评审准则和计量认证复评审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强化质量管理和制度管理,奉行以质量求生存,以客户满意为目的,进一步拓展环境监测领域,研发环境监测项目。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技能,进一步提升全站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3.6 监测报告制度 (1)按时完成各类监测报表报告,监测周报及下周工作计划于本周五报出;污染事故监测结果于当日分析结束后立即上报相关科室及人员;编制十一五环境质量报告书和环境监测简报。 (2)努力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对环境质量状况出现的异常变化以及当前社会关心的环境热点问题,及时做好环境监测“快报”和“综合分析报告”。 4 结语 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的重视,发达国家已经过了转型阵痛期,而现在像中国、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政府也越来越意识到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问题的严重性。近几年,我国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污染物排放标准来约束企业的趋利行为,特别是在对"工业三废"(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水、废渣、废气")的监测,通过环境监测手段来衡量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是否符合标准,以达到对环境质量的控制并且掌握其变化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仅仅依靠技术进步是不够的,还必须对人类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乃至社会体系实行全面的根本变革以保证人民的品质生活。比如关闭煤烟型污染(工业污染)企业,加快开发新能源的步伐等。只有做到环境监测与开发新能源齐步走,才能真正做到,才能建设好一个优质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郑全枝. 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途径[J]. 中国环境管理, 1983, (03) [2] 欧林. 浅谈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基本因素[J]. 经营管理者, 2010, (18) [3] 谢国晖. 浅谈环境监测中的不确定度评估[J]. 科技资讯, 2010, (22) [4] 吴子强.关于环境规划与经济发展的思考[J]. 企业导报, 2011, (01) 来源:化学工程与装备 - 官方网站 - 创刊于1972 2022年第2期 在线投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