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向本刊投稿即视为同意本刊对文章进行编辑、刊登和数字化发行。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中国知网(CNKI)独家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以上数据库收录,请在来稿时向编辑部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
基于再生氨法的燃煤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脱除技术时间:2024-12-16 刘显丽 (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摘 要:为探究再生氨法在燃煤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脱除中的应用,使用湿壁塔系统、氢循环装置、模拟燃煤电厂烟气构造试验分析装置,并分析二氧化碳脱除的影响因子。精确标定氨水溶液,确保再生氨浓度能够满足二氧化碳脱除需求。试验发现二氧化碳脱除率与氨水浓度、氨水流量、反应温度等影响因子有关。说明再生氨法能够有效地除二氧化碳,对于美化自然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再生氨法;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脱除技术 引言 煤炭作为能源主体,其消费结构组成了污染治理方向。煤炭的主要消费方向是燃烧发电,在燃煤电厂烟气治理过程中,污染物分为无机与有机2种。经过燃煤机组的低排放改造之后,燃煤电厂烟气中存在的NO3、NO2、NO、SO2,以及相关颗粒物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随着烟气排放量的增加,温室效应逐渐增加,亟须对CO2进行脱除! 目前,燃煤电厂烟气中的CO2,通过4个阶段进行捕集,分别为燃烧前脱碳、富氧燃烧、化学链燃烧、燃烧后脱碳等。燃烧前脱碳是在煤炭燃烧之前,将煤炭中的碳转移到其他元素中,再将碳分离出来。富燃烧则是利用高浓度的 O2,将煤炭与高浓度O2,共同进人燃烧炉中燃烧,从而捕集O2。化学链燃烧则是借助载氧剂OC,将煤炭燃烧分解成气-固反应,将反应中产生的CO2,充分循环利用,从而消除CO2的影响。燃烧后脱碳则是在煤炭燃烧之后,根据烟气的体积流量、分压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脱碳。二氧化碳脱除技术中,包含了物理吸收、化学吸收、吸附分离、低温蒸馏、膜分离、电化学等,在CO2,脱除的过程中,脱除阻力较大,影响脱除效果。为了提升二氧化碳脱除效果,将再生氨法应用到燃煤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脱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