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林,杨闻晓,白鹭,矣杰,吴秋华*
(辽宁大学化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摘 要:针对无机化学B课程理论性强、理解难度大的特点,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学生专业中常遇到的问题,融入理论的讲解中。便于学生理解本课程的理论,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也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真实问题,无机化学B,生物技术
基金项目:辽宁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真实问题情境融入无机化学B课程教学与实践——以生物技术专业为例(JG2022ZSWT023)。
作者简介:张国林(1969-),男,蒙古族,辽宁阜新人,博士研究生,辽宁大学化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功能高分子和有机/无机复合纳米材料;通讯作者:吴秋华(1970-),女,汉族,湖北广水人,博士研究生,辽宁大学化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功能高分子的设计合成。
引言
真实问题情境,在课堂上提出学生专业中常见的问题,一边介绍理论,一边让学生用所学的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深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大幅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要求高等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无机化学B》是高等学校生命学院,轻产院和药学院相关专业一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是一门理论课程,课程的理论性强,比较抽象,不易理解。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有:物质的状态、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酸碱平衡、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化合物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化学反应过程的一般规律及原子分子结构,掌握足够的基础化学知识和原理,为学习后续课程及解决科研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课程研究方法,既有理论推导,又有大量实验得出的结论,对学生理性思维、逻辑推理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
因为教授的对象是大一新生,刚刚经历了高考,尚未从高中学习习惯中转变过来,对于大学课程授课内容多,尚未完全适应。我们采用真实问题情境模式给学生教授理论,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调动实践积极性,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无机化学B》教学中教与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处于高中向大学学习转变的适应期,尚未完全适应大学知识量大的授课方式。
(2)无机化学理论性较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有欠缺。
(3)大多数学生上课能认真听讲,课下完成作业,部分学生学习热情不够。
因此,结合《无机化学B》课程特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真实问题情境模式,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调动实践积极性,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 具体改革内容
1.1 深挖课程中与学生专业相关的问题
因为生命运动与化学息息相关,教学团队深入挖掘生物技术中与《无机化学B》课程相关的实例,将其融入到理论教学中。
1.2 将真实问题情境融入教学。
在理论课的讲授中,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查找答案;课堂讨论,老师总结,并将实例与讲解的理论内容有机结合。改革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改革实施方案
(1)提出问题。在理论讲解的过程中,提出我们准备好的实际生活中或与学生专业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比如,在讲授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前,我们提出,生命体内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消化和分解等复杂的化学反应,为什么能够高效快速的进行呢?在讲缓冲溶液的时候,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体的体液和血液pH值能维持在中性?在讲到晶体结构的时候,我们可以提出,自然界和生物体内中常见的碳酸钙,有很多种晶体存在形式,人体的骨骼、牙齿、自然界的贝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碳酸钙有哪些晶体形态,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2)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学生根据我们提出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寻找答案。有些问题,可能学生根据中学的生物知识已经知道,比如生命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能够快速高效的进行,是因为体内存在酶。有些问题学生有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简单查阅文献,或者百度查找就能找到答案,比如,血液体液能维持中性的原因。有些问题,则需要老师查阅文献,细致的讲解才能了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文献阅读,比如碳酸钙的形成及生物矿化。
(3)课堂讨论,提出的真实情境问题,找到答案,总结问题,与我们讲授的理论内容有机结合。生命体内存在酶,酶就是一种高效催化剂,具有专一性,比如过氧化氢酶只分解过氧化氢。酶催化剂在一定的条件下催化效果最好,当患病时,体温的改变,体内pH值的改变,可能都会导致酶的催化效果降低。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催化剂和反应速率的理解,在以后学到专业课相似内容的时候,也能举一反三。
有些问题需要学生简单查阅,血液和体液中含有许多缓冲体系,这些缓冲体系,维持人体中性的体液和血液环境,才能使生命过程中的各种过程顺利进行,人才能健康,具体的缓冲体系则需要学生去查。
有些问题则需要老师讲解。如仿生矿化属于目前科研领域的研究课题,可以让学生查阅其中一些背景知识,比如学生能够查阅:至目前为止,已经报道了三种不同形式的碳酸钙晶体:方解石、球霰石、文石,其中热力学最稳定的形态是方解石。生物体可以利用自己体内的生物大分子作为模板,调控晶体的成核、生长过程,从而调控晶体的结构和形貌,也就是生物矿化。生物矿化得到碳酸钙具有特殊的性质,比如贝壳中的碳酸钙,主要是方解石和文石,但贝壳硬度是普通文石的2倍,韧性是普通文石的1000倍;除了方解石和文石,其中还含有有机物,它是在有机物质的诱导下矿化形成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生物矿化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许多学者在研究体外诱导的仿生矿化。关于仿生矿化的新进展,包括仿生矿化的意义、实验方法、目前使用的诱导剂,以及矿化的可能机理,则需要老师讲解。既让学生深刻的理解了晶体的概念,又窥探了生物界的丰富多彩。引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求知欲。
1.3 探索真实问题情境融入《无机化学B》课程实施过程的有效方法。
问题的选择。我们选择与学生专业相关的问题融入教学,但大一的新生尚未学习专业课,所以我们选择的问题不能专业性太强。如果这些真实问题的答案过于深奥,难以理解,学生就会失去兴趣,那我们想通过真实问题情境,加深学生对《无机化学B》课程理论的理解就是空谈。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或与专业相关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又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专业课学习中举一反三,为今后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真实问题的融入,是为了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又有利于今后专业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有机结合。但引入真实问题要适度。过多的介绍问题,容易将理论课变成专业问题分析;介绍过少,不能很好地发挥真实问题对专业理论的调剂作用。
所以我们尽量每章都有一个问题。比如第一章介绍气体,向学生介绍,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空气就是一种气体混合物,含有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混合物组分及含量的改变,可能会影响人类及其它生命体,比如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使全球变暖,对生活会有重大影响。热化学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生命中的能量来自体内化学反应放热。距离地面20-50 km有一个臭氧层,是氧气吸收紫外线生成氧原子,氧原子和氧气分子反应生成臭氧分子,臭氧分子又能够在紫外线作用下变成氧分子,臭氧层就是保持了这种氧气与臭氧相互转换的动态平衡。我们熟知的光合作用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2 结语
将真实问题有机融入《无机化学B》的理论教学中,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提出与学生专业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参与课堂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这一过程,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为学生今后理论课的学习打下基础。